在現今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,我們經常聽到身邊朋友或同事經歷就業空窗期
這段看似無害的時間,若處理不當,後續問題可能相當嚴重
今天,我們來換個視角探討這些問題,或許你會發現
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其實對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。
就業空窗期的財務風險
大家都知道賺錢不容易,但從另一個角度看,存錢更是難上加難
運營之神王永慶曾說過:「賺一塊錢不是一塊錢,存一塊錢才是一塊錢。」
就業空窗期正是這無形的財務殺手,其致命程度超乎想像。
舉例來說:小明月入3萬元,存款6萬元
有一天,小明突然失業,決定給自己放個假
他心想:「戶頭裡有6萬元,先頂著花,未來兩個月再找工作賺回來。」
這種想法看似合理,實則隱藏著巨大風險。
小明每月的開銷如下:房租八千元、學貸五千元、飲食交通一萬元、電話網路兩千元
如此算來,每月只能存下五千元,而這6萬元其實是一整年的儲蓄
若加上空窗期間可能增加的娛樂開銷,這6萬元可能撐不到兩個月
結果可想而知,兩個月內燒光一年的積蓄,未來若急需用錢,只能捉襟見肘。
這簡單的數學問題,雖然連小學生都能解,但在現實生活中,很多人卻會因為疏忽而陷入困境。
就業空窗期常見於這些情況:剛出社會、剛退伍、因故離職
千萬要謹慎對待這段空窗期,提醒身邊的朋友,如果他們處於這種狀態,務必注意財務管理。
就業空窗期的習慣影響
除了財務問題,空窗期還有另一個可怕之處,那就是惰性
你是否有過長跑的經驗?不停下來的話,可以跑很久,但一旦停下來,就會變得難以重新開始
工作也是如此,若讓自己勤勞的習慣被磨滅,不僅會花光積蓄,還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重新回到正軌。
長期空窗期的人,常會出現以下行為:
1.睡到中午才起床
2.經常看電視或逛網站
3.沉迷於網路遊戲
並非說停下來不好,人生中總有需要休息的時候,但要提醒各位小資族,別讓空窗期毀了你的積蓄和習慣
特別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,這段時間應該是奮力拼搏的時期
如果職業倦怠,可以考慮創業,但千萬別浪費時間,白了少年初,空悲切啊。
金錢假貸的深遠影響
在生活中,難免會遇到需要借錢救急的情況
江湖救急是常態,但這背後隱藏著不可忽視的深遠影響
以下這個場景你肯定很熟悉:
小明向小美借了2000元,當下拍胸脯保證很快會還,小美大方地說不急,心中更為自己的義氣感到得意
過了兩個月,小美開始焦慮,看著小明該買的東西照樣買,電影照樣看,但就是不提還錢
心中怨聲連連,又不好意思開口。又過了兩個月,小美終於忍不住了,面帶羞赧地問:「不好意思,前次那個2000元...」
小明簡單回應:「喔,下個月還你。」又過了一個月,錢依舊沒還
小美既生氣又不敢再問,最終借錢的比欠錢的更尷尬。
經歷了多次類似情況,我對借貸有了更深的體會
其實欠錢的人並非有意拖欠,但人性使然,沒人願意看見戶頭裡的錢變少
這種拖延心理,就像看到信用卡帳單時總想拖到最後一刻才繳
對於借款人而言,這筆錢可能不是重點,但看到對方依舊享樂而不還錢,便會開始質疑對方的人品。
借貸的三個建議
在人際交往中,有很多智慧,而每個人最有價值的是無形的「人脈存摺」
俗話說:「年輕靠勞力,老來靠朋友。」我們要盡可能避免因忽視而造成的信任崩壞
這裡提供三個建議:
1.規則清晰:一開始就要白紙黑字訂好規則,何時還?分期還?
預先註明「未來會好心提醒」。俗話說得好,先小人後君子,最怕的是溝通不良,最終連朋友都做不成。
2.從最親近的人開始借如果真的需要借錢,順序應該是由內而外:
父母、手足、另一半、摯友、朋友。借錢本來就是件尷尬的事,很多人選擇反過來,向最不親近的朋友借,最不願意求助的反而是父母
但其實向越親近的人借錢,越能警惕自己做好財務規劃,並提醒自己儘快還清。
3.做好有去無回的打算假設真的要借錢,就先做好即使對方不還,你也心甘情願的打算。
江湖救急本來就有一定的風險,就像投資一樣,應該做好風險控管
如果只能承受1萬元的損失,就不應該借出5萬元。一時的熱情衝動往往不理性
有這種心理準備,借錢至少不會造成財務危機。
總之,還是希望大家能妥善管理自己的財務,不要因為急著享樂而忽視了未來的生活
避免與朋友間的借貸行為,才是最好的選擇
希望這些分享能幫助大家在生活中更好地處理財務和人際關係,讓生活更加美好充實。